-- 新聞:0793-8224621 --
|
||
本報記者 丁華 蔡文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啟動于2019年初的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正在按下“加速鍵”。近日,記者走進衢饒示范區(玉山片區),在蓬勃跳動的發展景象中,在抓項目、搞建設、謀發展的熱浪里,見證區域協調發展的先行實踐。
10月26日,雖已邁入深秋,但處在江西“東大門”的玉山最高氣溫達到了28℃。 熱浪撲面的不只是氣溫。當天,衢饒示范區(玉山片區)“進度條”拉滿,處處呈現搶工期、抓進度的火熱場景—— 上午,企業服務會上10余名企業代表與園區干部座談,隨后,迎來京東科技智能數字產業園隊伍商談簽約事宜;下午,聯瑞新材料年產50萬噸金屬材料產業鏈項目車間里,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進場前的裝修;傍晚,在工業二期土地平整現場,幾十臺挖掘機往來穿梭,轟鳴聲此起彼伏,正以最快的速度為新簽約的兩個“5020”項目實現供地…… 歷時3年,從“打基礎”到“見成效”,衢饒示范區在上饒市玉山縣境內6.2平方公里的先行啟動區已落地“5020”項目3個,總投資達百億元;新簽約“5020”項目2個,總投資約60億元;正在洽談入園“5020”項目2個。 曾經橫亙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溝壑,正隨著跨省山海協作的全新探索而逐漸縮小。2019年2月,江西與浙江兩省開始實施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建設,從新發展理念出發,衢州的江山、常山與上饒的玉山三地,共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協調經濟布局,探路“三山”共富。 從“鄰里”到“一家” 跨出省際合作新樣本 在晶科能源(玉山)有限公司的年產10GW金剛線切片項目生產車間,浙贛兩地的工人們穿梭不停,一派繁忙景象。 從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白石鎮駛上320國道,20分鐘即可到達晶科能源(玉山)有限公司。這段路,對于王梅這樣在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玉山片區)內上班的常山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這幾年,玉山和常山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如同在一座城市里。”34歲的王梅,前兩年,她一改之前向東找工作的固有思維,反向選擇在晶科能源(玉山)有限公司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公司給我們交了五險一金,提供食宿,每個月到手能拿到六七千元,不比常山低,離家還更近!” 浙贛邊界,常山縣白石鎮與玉山縣巖瑞鎮山水相依。從“鄰里”到“一家”,轉變發生在2019年2月。為實施區域發展、跨省山海協作、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浙贛兩省以合作模式創新為引領,打破傳統行政區劃壁壘,探索打造省際合作新樣板、綠色生態新示范、智慧城市新高地。 高站位謀篇布局后,浙贛兩省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市縣各級領導小組,高頻次對接互動。據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玉山片區)黨工委書記吳軍介紹,根據用地條件,浙贛兩省優先在玉山境內規劃建設6.2平方公里先行啟動區,總投資20億元的數字總部大樓、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等重要基礎項目已逐步投用。秉承邊建設邊招商的原則,積極推進5G+“智慧園區”、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云招商”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在大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5棟鋼結構廠房拔地而起,工人們正緊張施工,為今年年底試投產沖刺。 如今,衢饒示范區(玉山片區)內,投資25億元年產10GW金剛線切片生產項目已投產,前三季度產值超35億元;投資48億元年產50萬噸金屬材料產業鏈項目和投資22億元年產700萬臺水泵項目將于年底前實現試生產,帶動周邊3000人就業。 從“轉移”到“飛地” 找到區域協作突破口 眼下,正是秋辣椒豐收的季節。走進巖瑞鎮太平村共富果園,青紅交錯的辣椒掛滿枝頭,村民們忙著采摘、裝袋運往隔壁的草坪村;而隔壁常山白石鎮草坪村的辣椒加工廠里,一罐罐加工好的辣椒醬正陸續裝箱,準備銷往各大市場。 太平村是江西最東邊的一個村落,也是由浙入贛第一村。3年來,隨著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的建設,太平村脫穎而出,開始從偏僻鄉村向浙贛兩省合作前沿平臺蛻變。 走進太平村村委會,只見村支書劉榮芳的辦公桌上,擺著一盆5寸高的辣椒盆景。“這是草坪村送的,由衢州市農科所選育研發,兼具觀賞價值和食用價值。” 太平村與草坪村田園交錯,種植辣椒是太平村的特色。今年7月,太平村與草坪村合作打造共富果園,由太平村流轉30畝高標準農田,草坪村提供品牌和運營渠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分紅,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產業。與此同時,太平村依托示范區屬地優勢,盤活集體資產,建設大樓用于出租與運營。今年1-10月,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50余萬元,相比2019年全年15萬元的收入而言,實現了大幅增長。 一邊是有項目優勢的常山、江山,一邊是有土地資源的玉山,從產業轉移到“飛地經濟”,“資本+技術+管理優勢”導入“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優勢”,激發了跨區域的深入合作,為百姓增收致富拓寬了路子。 “2019年衢饒示范區設立后,我們整個種植基地都劃入了示范區,搭上政策東風,產品的溢出效應已向江西、浙江輻射,今年銷售額將達5億元,不僅豐富了兩省群眾的餐桌,還帶動了兩省群眾共同致富。”公司董事長宋胤之說。 從“破墻”到“鋪路” 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 區域協同發展關鍵在于“破墻”與“鋪路”,破的是行政區劃和思維觀念之墻,鋪的是基礎設施和共建共享之路。 在玉山縣行政服務中心,常住玉山的江山籍居民張女士正在申請變更社保繳費單位,不到半小時,信息變更順利完成。 玉山扎實推進“異地通辦”,重點面向浙江推進“跨省通辦”,梳理90余項跨省通辦事項,線上線下“收受分離,兩地互認、異地代收”通辦,支撐和保障省際合作協調發展。 “玉山是最受‘浙商’歡迎的投資城市。”浙江人崔文勇,是去年10月落戶衢饒示范區的大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戰略辦主任,他說,“浙商帶著資金和優質項目過來,看中的是玉山靠近長三角的地域優勢和親商、安商、富商的環境。”崔文勇計劃將公司部分研發和生產部門從溫嶺總部轉移到衢饒示范區。“我們正在當地培養一批青年技術骨干,并在年后招工近700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推動共同富裕做點貢獻!” 今年7月,玉山與常山合作“再加碼”,圍繞縱深打造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示范,探索生態環境和基層治理協同聯動,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美麗經濟共建共享等方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首批涉及的常玉快速通道、衢饒示范區公交站、職業教育聯動共享、異地就醫結算制度、環境空氣質量聯防聯控、燃氣管網互聯互通和聯合招商等24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為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我們將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強大動力,圍繞新經濟、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的產業布局加大招商力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強化要素保障,深化兩省邊際合作,將衢饒示范區打造成省際合作協同發展的樣板區、全面融入長三角引領區、共同富裕先行區。”談及未來,吳軍信心滿懷。 |